都是旅客,都是過客
坦白說,環保是一件挺「麻煩」的事情,所以很多人怕麻煩而不斷索取新的塑膠袋,怕麻煩而不願意帶環保杯便當盒去買飲料食物,
怕麻煩所以車子一開機車一發動不用費時間查火車客運能不能抵達目的地,彷彿個人的行為於環境毫無相關,卻忘記自已也不過是地
球上的過客而已。因此聽到Zechner & Zechner 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Martin Zechner 說,「當乘客選擇不開車旅行,而搭乘火車或是
大眾運輸工具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減少了許多碳排放。」真真心有戚戚。
到底,仍是選擇與習慣的問題。每天從一個縣市來到另一個縣市,
幾乎一樣的城市天際線在眼中日日循環上演,我們站在車站大廳,
透過玻璃帷幕看見城市的風景無所遮掩,那其實是百年前就已經流
行至今的、最實用、最簡潔的建築模式─關於車站或航站。以此
為基礎的,於照明調節、通風供暖、綠化減碳、資源回收、再生建
材等項目再加以精進,是現今場站建築頗有共識的設計綱領,畢竟
有一定運流量的航站車站量體極大,往來頻繁,耗能自然不少。然
而交通運輸是一個很大的項目,涵蓋範圍亦極廣,車站與航站的建
築只是其中一部分區塊,未來仍有許多討論的議題與空間。來日方
長,環保的實踐卻需要時刻奉行,縱然我們在這個世界只是旅客、
只是過客,也不能只顧自己不是?
若你哪天造訪某座城市,在陌生的車站裡佇足了一會兒,驀然抬頭
而見驚豔的城市風景,就當作是你選擇了公共運輸工具,這座城市
給你的回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