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山有路
最近MVRDV 建築事務所在中國的新作品「天津濱海圖書館」攫取眾人目光,梯田般層層疊疊的書架在四周環繞,真正置身浩瀚書海的感覺,
恍如現實與想像在此刻重合。雖然震撼,但我更欣賞他們2012 年在鹿特丹斯派克尼瑟小鎮設計的「書山圖書館」(Book Mountain),書架蜿
蜒成山、聚書成塔,你在「山」中尋覓、你在「山」中駐足,書山已有路,那麼剩下的就是勤勞為徑了,循山找書,也要自己勤於力行才可,
一樣現實與想像重合的意念,令人讚嘆。
圖書館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它可以是藏書百萬冊以上、在館內可能會迷路的大圖書館;也可以是隱身胡同院子裡、擺放滿滿童書的迷你圖書
室,是孩子們的天堂。在城市裡,必然要有公共圖書館,那是文化的象徵與昇華;然而在窮鄉僻壤、戰亂頻仍的國度中,人們也要用當地土壤
的一磚一瓦,為學生建構出未來的希望。東西方交界處,百年古圖書館的穹頂依然珍藏過往的典籍,並努力修復以迎接新世代的人們;而寧靜
的海邊,有建築師與海景依存,創建人與空間、人與環境,合而為一的閱讀體驗。
圖書館內、圖書館外,空間與建築理應不分彼此,而它一直都是為環境、為人著想的,修復翻新、融合自然、在地建材、友善環境、因地制
宜,存在於不同地域就有不同風貌、不同作法;進到圖書館來,橫貫時空、博通古今的內在還需動線流暢、方便操作、功能新穎、節省能源,
只為讓人留連駐足、收穫滿滿。所以無意識間,人們可能比自己所認為的,還要在意圖書館可以給予他們什麼,可以協助他們什麼,至於是什麼樣的心情或體驗,風景總要「看」、「進」、「去」才會明瞭。書山有路,遠近自知;學海無涯,圖書館或許是岸,但這不是終點,而是開始的港灣,
心裡停泊的,最「完美」的圖書館。 |